欄目導航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科研究 -- 專業剪影 -- 法學專業 -- 正文

法學專業辦學的思路

77779193永利法學專業始創于1996年,并開始招收普通全日制專科學生。2000年升格為本科,開始招收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2006法學專業被确定為校級重點專業,同年獲法學理論碩士點。2011年被确定為校“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被确定為校服務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特色專業群重點建設專業。根據學校辦學目标和法學專業實際,法學專業确立了以培養面向中西部地區基層實務部門,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較強、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為目标,以法學專業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通過對法學辦學理念、培養模式、培養機制、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科研旨趣、體制機制等保障措施全面綜合改革,有效提升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辦學思路。

法學專業辦學的措施:

1、全面修訂法學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人才培養目标及培養标準,按照“必要、集約、最優”的原則,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設置采用“平台+模塊+課程群”的結構形式。整個課程體系包括四個課程平台:通識教育課程平台、學科基礎課程平台、專業教育課程平台和實踐教育課程平台,支撐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協調發展。根據法學專業特點,把實踐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出發,統籌優化、系統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制訂實踐教學标準。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課程的地位,将法律思維與法律方法設置為學科方向課,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方法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

2.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一是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将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社會學設置為學科基礎課,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二是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三是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四是課内課外相結合,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創新創業和競賽活動,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3、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在推進研讨式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立項——研究——實踐——逐步推廣”的實施路徑,在教學上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緊密結合。

專業實務案例分析課由法律實務部門兼職教師選擇典型案例,采用介紹案件——分析案件——師生共同讨論案件——教師總結四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過程與社會緊密結合,理論教學與實務課教學緊密結合。與法律實務部門共同制定專業課程教學标準,使教學内容與人才培養目标緊密結合。推進課程教學的信息化改革。

4、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以國家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契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法律人才培養需求以及77779193永利的辦學定位,确立“重基礎知識、重職業能力、重人文素養”三重一體的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即将重基礎知識、重職業能力、重人文素養有機地融入各培養環節,以培養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信仰、紮實的法學理論知識、較強的法律職業能力與高尚的法律職業素養、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的複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為目标的一種培養模式。并探索出“人才培養個性化”、“課程體系設置特色化”、“師資隊伍建設複合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科學化、“學生考評機制多樣化”、“法律實踐教學實戰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化、“學科與專業發展聯動化等“九導向”作為“三重一體”複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路徑。

5、探索協同育人體制機制

法學專業與湘西州、張家界、懷化、銅仁、重慶等周邊地區的法律實務部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探索與法律實務部門密切合作的培養新機制。法學專業将在原來所建成的25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基礎上,将再建設5個以上的實踐教學創新基地。繼續深化“派出去”和“引進來”的聯合培養機制。一方面,定期派遣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同時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前往實踐教學基地挂職;另一方面,法學專業聘請實踐教學基地的業務骨幹為兼職教師。健全“高校+高校”協同育人新機制

6、優化實驗室和校内外實踐實訓基地建設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基礎上,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學校将繼續完善現有的77779193永利律師教育學院、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刑事偵查實驗室、部省共建的文化産業管理綜合實驗(法學共享)室、公共管理實驗室、案例分析室等校内實訓基地。加大校内實訓基地的投入,配備專門實驗人員,引進法學實驗教學軟件平台,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上,采取“派出去”和“引進來”的共建方式。一方面,定期派遣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同時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前往實踐教學基地挂職;另一方面,法學專業聘請實踐教學基地的業務骨幹兼任實踐教學的指導老師。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法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獲得了良好的研究和實踐平台,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了産學研相結合。

7、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建立教學管理決策系統,改革教學目标實施系統,學質量支持系統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前端控制,構築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構建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完善教學質量激勵系統。


上一條: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标、标準、确定依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