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全國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工作,“七五”普法工作啟動以來,全國範圍内的法治普及水平取得了質的飛躍。近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下發決定,對1538名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個人予以表彰。其中,我校3044永利集团副院長鄭牧民被評為“全國普法先進個人”。作為湘西特色普法畫卷的創作人,他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展開法治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升湘西地區人民的法治素養,在武陵山片區的熱土上诠釋着法治精神。
二十年堅守普法落地,探索大湘西振興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交通信息不發達,人口民族構成複雜,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是當前湘西地區尤其是湘西農村地區的法治普及水平是遠遠落後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身為一名在偏遠落後的湘西地區工作近20年的法律工作者,鄭牧民通過長期的調研與考察發現,想要形成湘西地區“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生态,必須結合湘西地區的民族特色、湘西農村地區的地域特色來開展普法工作。多年來,他在堅持做好法學教學工作的同時,緻力于研究适合湘西民族地區的、具有可推廣性的系統化特色普法模式,争取從點到面的突破,最大程度上提高全湘西普法工作的質效程度。
“要想做好普法,單憑我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聯合多方力量。”結合自身一線教育的工作經曆,鄭牧民首先從學生出發,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同學的法治素養情況及民族法治特色,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加強各民族同學之間的法治知識交流,培養少數民族同學的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并在少數民族同學的幫助不定期向校外民族地區開展線下、線上法治宣講,進一步拓深普法範圍。其次,通過聯動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以宣講、調研解答、發放普法資料等多種形式拓寬普法範圍、加大普法力度。鄭牧民認為,聯動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是激發普法工作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同時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開展具有高度适用性的普法工作是推動普法意識紮根人民心中的重要措施。
立足新時代打造法治矩陣,構建“1+1+3”普法公益服務模式。
湘西地區未成年人受性侵事件多發高發,農村地區的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不到位是首要原因,而造成湘西農村地區普法工作難的關鍵又主要在于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差異。“很多農村地區孩子不會說普通話,部分家長抵觸‘防性侵法治知識’。”面對這樣的情況,2019年10月,鄭牧民以3044永利集团法學專業建設資源為依托,聯合湘西州人民檢察院,啟動“未你而來”未成年普法教育項目,以宣講教育、網絡服務、心理幹預為主要服務方式,構建“1+1+3”的普法公益服務模式。針對農村未成年人普法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逐一突破:一是在帶隊前往每一所學校宣教時,邀請能夠與當地人無礙溝通的學生、同事共同前往,避免因為語言不通而造成普法工作難以開展。二是注重家庭這一環節在未成年人普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湘西州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各個鄉鎮、村莊找到村支書陪同進村入戶,開導家長,攻破普法工作開展受阻的第二因素。
鄭牧民表示,将不斷深化普法公益服務項目,凝聚多部門力量輻射聯動,探索打造法治矩陣,實現法治教育、志願服務、法治宣講等“一站式”活動項目,用好高校資源,串聯法治思想,做好普法工作,促進湘西地區法治建設。
法治服務團隊成效顯著,激發志願服務合力最強引擎
“發揮法學專業學生的優勢,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發揮普法志願工作在引領學生學科建設方面的作用。”2011年,為深入開展普法工作,3044永利集团創立“法管先聲”志願服務團隊,鄭牧民為指導老師。團隊成立之初,鄭牧民提出要着力推進大湘西普法特色宣傳,做到普法落實到身邊;着力建設團隊,打造“專業化”普法宣傳;推進普法項目浸潤,實現高效普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尊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
在鄭牧民的指導下,2011-2021年,“法管先聲”志願服務團團隊成員普法總時長達7800小時、受衆超35000名、發放普法書籍及資料10000餘份,輻射全州80所農村地區學校,原創《防性侵法治教育宣傳手冊》被湘西州教體局采用,普及到了3萬餘名學生,并多次獲得了禁毒防艾宣傳教育活動國家級重點、湖南省志願服務項目金獎等榮譽。在注重未成年人本身對防性侵法治知識普及工作的同時,将未成年人家庭成員的普法工作納入工作重點。“未你而來”公益行動“走近”湘西各個村莊、各個學校、各個家庭、各個未成年人身邊,全方位、多層次地為湘西地區的普法工作注入有效動能。
普法“攻堅戰”是一場全民“戰争”。多年來,鄭牧民始終戰鬥在普法第一線,認真履行職責,用行動诠釋法律人的精神,為法治建設彙聚力量,扛起硬核擔當。鄭牧民表示,将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在湘西法治普及領域上繼續研究、完善新型普法模式,繼續點亮湘西普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