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航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院快訊 -- 正文

2024屆的畢業生: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能在初夏的六月,這充滿着希望與生機的季節,與同樣朝氣蓬勃的你們共迎這極具紀念意義的時刻。在此,我謹代表學院向所有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示以最熱烈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這一刻不僅是為過往四年所曆經的無數個日夜的拼搏與努力畫上圓滿的句号,更是為迎接新的人生旅程打下奮鬥的基點。

回首過往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有難以忘懷的師生之情,同窗之誼,也有挫敗傷感與成功之喜。你也許忘不掉備考前的廢寝忘食、揮汗如雨,你或許還記得某位老師獨特的口音與上課的風格;亦或是忘不掉在這個校園裡遇見的那個她/他;你曾經為了畢業論文焦頭爛額,現在正為即将步入社會而焦慮不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相互關愛,共同發展,獲得成長。

四年大學的學習,并不意味着你們已經掌握了從事所學專業的全部本領,它隻證明你具備了适應這個行業工作的基本知識,大家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擯棄掉學生思維。因為象牙塔不是社會,社會也不是象牙塔。它不再有和你一起奮鬥的單純的同學,很多時候要學會孤身戰鬥;也不再會有老師常伴你左右為你指點迷津,生活和社會将成為你直接的經驗和教訓來源。對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認為很重要的幾個社會觀點:

第一個觀點:努力了什麼樣的結果都要樂于接受。

人首先要努力。這個世界上,從沒有什麼特别幸運,隻有特别努力,隻不過有些人總是習慣豔羨别人的好運氣,卻很少去關注别人的努力。隻有努力才是成功的王道,隻有努力,考研、法考、考公、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問題才會依次解決。

其次,對努力後的任何結果都要樂于接受,安于你的每個人生階段。當我們是個孩子時,我們要樂于去做一個孩子,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要樂于去做有智慧的父母,當我們是位老人時,我們也要樂于做心态穩定而安詳的老人。當你能夠達到一個高度時,你就去做。當你通過不斷地努力,還是達不到時,不要太和自己較勁,你可以适當的降低一下要求,放過自己。如果你還是一個在校學生,你不必一定要考第一,因為第一隻有一個,讓那個特别想考的人去考,你拿第二也可以,第三也是不錯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沒有那麼可怕。

努力和樂于接受自己是一個辯證的關系,隻會努力而從不滿意自己的,是一個貪婪的人,是一個少有幸福感的人。不努力卻總是跟自己講和的,則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一個躺平的人。

第二個觀點:不要對抗體制、謹言慎行,但要保留有自己的思想

在體制内工作,無論是在政府、企事業單位還是社會組織,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這些規則和程序構成了體制内的運行規則,而為了能夠在體制内取得成功,我們需要适應這些規則,而不是對抗它們。對抗性思維是一種将自己與周圍人和環境、運行規則對立起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體制内往往會導緻人陷入困境,難以取得成功。第一、對抗性思維會導緻與領導關系緊張。第二、對抗性思維會影響團隊合作。第三,對抗性思維會導緻個人心态消極。當一個人總是以對抗性思維看待周圍的人和環境時,他的心态往往會變得消極,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因此對工作和生活失去了熱情和動力。

不對抗體制并不意味着體制本身一定是好的。事實上,我們的體制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有問題的體制之所以選擇不對抗,是一種維持安身立命的功利主義做法。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沒有批判思想和獨立精神的理由。行為可以是社會化的,但思想可以是個人且保留的。

第三個觀點: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講感情的人、有人品的人。

在多元的時代,在内卷的社會,為了事業為了利益,不講道德、不講感情、不講人品的人遍地都是。不講道德不講感情不講人品一方面難以真正的成功,另一方面即便成功了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如果要我做選擇題,甯願放棄一些事業、利益也要選擇道德、感情和人品。我們要永遠保持初心、堅守良心道義底線,真誠友善對待我們的親人、同事、朋友、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願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從此你們在社會上做好“以人名校、以業報國”,我們在學校做好3044永利集团的發展。祝大家前程似錦,頂峰再會!


上一條:我院順利舉行2024屆畢業典禮暨歡送大會

下一條:我院積極開展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團課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