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航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科研究 -- 專業剪影 -- 法學專業 -- 正文

                                            ——77779193永利法科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


    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創新人才,是國家教育改革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我國法學教育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創新型法治人才的培養成為高校肩負的重任。作為地方高校,應把握區域法治建設需求,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法治人才為目标,完善法科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和發展路徑。


    77779193永利是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也是武陵山片區僅有的綜合性大學,承擔着培養适應地方人才需求的重任,也肩負着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的重要使命。長期以來,77779193永利法科研究生的培養不斷探索契合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重點探索培養法科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加強産教融合、教學互動、學研相交、研用互促來突出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繼而逐漸形成了“産教學研用”五位一體的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産”指的是與政府部門、公檢法司律、企事業單位合作,在與基地單位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推動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教”即組成一支高水平的具有豐富實踐經曆和經驗的教師隊伍指導創新實踐;“學”即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研”是注重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用”是培養研究生的應用能力,将知識轉化為法治業務的能力。“産教學研用”五位一體模式明确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法治人才為目标,以産教融合的教育教學體系為基礎,以多元協同育人機制為重點,以平台基地為依托,以實踐活動為鍛煉,以考評機制為效果保障,綜合實現法學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養成,達到創新、實踐、教育、學研、應用的一體化。


一、合理設置人才培養目标,貫徹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理念


    77779193永利法科研究生的教育利用區域法治資源和自身優勢,以提高質量為主線,以實踐創新能力為重點,聚焦法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标,将人才培養定位為立足武陵山片區、面向中西部、輻射全國,培養适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需要,具有強烈國家責任感和法律職業認同感,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熟練職業技能、合理知識結構,具備高質高效法律服務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擁有國際視野,熟悉基層法律事務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高層次法治人才。以培養目标定位為導向,以服務于國家特别是涵蓋武陵山片區的中西部區域對高層次法治人才需求為考量,本學位點創設了民族法務、旅遊法務2個特色方向和課程組,實現了法科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設置了“司法法務”培養方向和課程組,符合法科研究生培養的共性。要求每位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教育,以培養研究生德法兼修。


二、構建産教融合教學體系,改進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踐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建立産教融合教育教學課程體系是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培養目标的基本保障。為促使教學中進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77779193永利通過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方法改進的方式加以驅動。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一是采用“模塊+課程群”的結構形式,将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基礎教育且單獨作為一個模塊予以重視,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同時,還設有包含科學研究講座、模拟法庭案例競賽、創新設計活動、創業大賽在内的“科研創新實訓”“模拟庭審”“庭審觀摩”“法律辯論”“法學專業調查”“創業基礎”“創業競賽”等實驗(訓)課程、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及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課程,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聚焦于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在所有教育課程中均設有實踐教學環節,寓理論于實踐之中,高度匹配專業課程和對應能力需求,有益于知識理解和加強法科研究生應用能力,同時提升實踐教學課時比重,大力推進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改進方面,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着重于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意識和技能,積極推廣互動式、啟發式、參與式、情景式、問題誘導式、學術報告式、模拟法庭和研讨式方法教學,正确運用法學案例教學法,引入診所法律教育模式,豐富和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同時,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課堂教學為主體、網絡資源為補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實踐創新思維的養成,激發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體現職業能力養成評價體系考核指标體系。


三、深化多元協同機制,擴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77779193永利法科研究生的培養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資源與培養優勢,以深化協同要素溝通與整合為核心,形成多元協同機制。該機制以“高校+實務部門”“高校+高校”“法學專業+鄰近專業”為内容,奠定了實踐創新高層次法治人才培養的基礎。一是采用“高校+實務部門”的協同,通過政法部門“雙千計劃”、兼職挂職等形式,與法、檢等實務部門深度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有益于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開展。近年來,專任教師中具有法律實踐經驗的占比為95%。從實務部門聘請了20多位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和實務導師。與實務部門定期舉行“庭審進校園”教學活動,開展“邊城司法論壇”等科研創新活動。通過合作,目前法科學位點已建立20餘個實踐教學基地,其中獲湖南省優秀實踐教學基地1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3個。二是采用“高校+高校”的協同,通過聯合培養、學術交流等形式,與中山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将高校資源加以整合、借鑒和吸收,促使學術自身實踐創新意識上提升法科研究生學習、研究與應用能力。三是采用“法學專業+鄰近專業”的協同,根據學校優勢與地區資源,通過法學專業與民族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鄰近專業的結合,開展學術沙龍等活動,拓寬學生知識面和視野,能有足夠的自我學習和研究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養成。


四、依托創新平台,營造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環境


    77779193永利借助國家與湖南省相關部門的支持,建立了“武陵山法律人才培養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和“湘西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兩個實踐創新教育平台,為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學研用環境,促進實踐創新技能的培養。一是引入學科競賽、法律援助、司法鑒定技能訓練、創新創業訓練、武陵山片區法律人才職業能力訓練與測試等獨立實驗實訓内容,分類專項進行實踐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激勵學生進行實踐訓練,提升學生應用能力。近年來,法科研究生獲得湖南省高校研究生法律案例大賽言詞辯論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書狀競賽二等獎1項,法律典型案例評析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優秀辯手獎2項。獲得湖南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獎2項,獲法律資格證等各類證書55本。二是以創新平台為基礎,鼓勵教師主動将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教學資源,利用平台軟硬件設施開展教師與學生間的研學互動,由經驗豐富教師指導學生積極申報項目、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撰寫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等,驅動學術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法科研究生主持獲得省級創新課題5項,校級創新課題26項,參與導師科研課題國家級别4項,省級15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較高水平論文30餘篇。


五、優化實踐教學活動體系,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鍛煉環節


    實踐教學不限于傳統課堂、校内模拟,還應結合真實場景或活動的鍛煉,才能真正讓研究生在創新認識上産生實踐意志,做到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知行合一。長期以來,77779193永利堅持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專業理論素養教育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互動互促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實踐活動的創新性和應用性。一是形成實驗實訓+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的模式,将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調查、實務助理、社會公益等活動結合,借助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達到應用與檢驗的目的。二是通過研究生“法治薪火辯論隊”“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内社團,定期開展專業辯論賽、法律模拟案例、案例評析學術沙龍等,鼓勵研究生自主進行實踐創新活動并提升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活動的大力推進,完善了研究生鍛煉環節的設計,強化學生活動的實踐效能,實現了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帶來積極的教育效應和社會效益。


六、改革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效果


    考核評價機制是研究生培養重要的激勵和引導機制。目前許多學校對研究生的考核評價囿于課程學分和學位論文的要求,缺少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的關注,導緻其實踐創新能力的不足。基于此,77779193永利建立了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多階段、多能力、多方式的考評體系。一是多階段,注重過程與結果的雙重考評,将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運用于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研活動等各環節中進行綜合評價。現所有法學專業課程均設置有實踐教學環節,除理論考核外,還有明确的實踐考核方案,理論與實踐各階段區分判斷再予以綜合。獨立實踐環節引入指導實踐教師評價制,由實踐教師共同參與過程考核與最終結果評價。二是多能力,強調專業知識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并重,改變單一理論考核内容,利用創新平台開展學生法律職業能力校内檢測與認定,結合實踐創新創業獎勵作為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學全面地做出能力判斷。三是多方式,采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報告、辯論賽、模拟審判、調研報告、法律文書寫作、法務談判、創新項目等考試、科研創新設計、實踐應用成果的多樣化考核方式,鍛煉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并予以檢驗。


77779193永利“産教學研用”五位一體法科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有效驅動法科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養成,明顯提升了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的效果。自該模式探索和運行以來,77779193永利培養了多名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優秀法治人才,其中有全國優秀黨員律師2人、湖南省優秀律師9人、湖南省優秀律師事務所主任3人、湘西州政府部門法律顧問3人、湘西州十佳律師6人、優秀公訴人3人、法院審判能手8人、法院審判精英6人,榮立三等功8人次;晉升教授2人、副教授3人,考取法學博士2人。他們均在各自單位和崗位上逐漸發展為中堅力量,為武陵山片區地方法治建設乃至全國法治建設輸出許多優秀人才。為繼續貫徹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略和深化實踐創新創業教育,77779193永利将不斷推進“産教學研用”五位一體法治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實施,争取為武陵山片區和全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法治人才。(李長友 吳文平 向準)


原文網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2/14/content_588149.htm?div=-1


上一條:為民司法,不負青春——學院優秀校友先進事迹

下一條:法管學院與甯鄉法院共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關閉